谷雨|湿邪与热邪并行,谷医堂中医教你这样健康养生
发布时间:2025-04-22 (点击 32 次)
暮春槐序,雨生百谷。此时节,天气温和,雨水明显增多,空气中湿度渐增,加上夏季来临前的升温,人体内的湿气排不出去,易导致湿邪侵入人体,所以谷雨……
暮春槐序,雨生百谷。此时节,天气温和,雨水明显增多,空气中湿度渐增,加上夏季来临前的升温,人体内的湿气排不出去,易导致湿邪侵入人体,所以谷雨养生要注意祛湿保健。同时,此时节人体的消化功能正处于旺盛时期,正是身体受补益的大好时机,应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血益气、祛湿利水的食物,多吃时令蔬菜,慎食酸性、辛辣刺激的食物,以防邪热化火伤及肝肾。
起居:早睡早起 适当春捂
进入谷雨节气,自然界万物复苏,人们应该做到早睡早起,在春光中舒展四肢,呼吸新鲜空气,舒展阳气,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。
睡前保健的重点是调摄心神,即精神调摄,“先睡心,后睡眼”就是这个意思。首先,在睡前半小时应使情志平稳,心思宁静,摒弃一切杂念;其次,要稍加活动身体;最后,睡前要洗面、洗脚,按摩面部和搓脚心。脚上有几条阴阳经络经过,人体有66个通往全身的重要穴位都在足部交错汇集,所以用比体温高(40~45℃)的热水洗脚,如同用艾条熏灸穴位一样,能推动血气运行,温补脏腑,安神宁心,消除一天的疲劳,利于入睡。
谷雨来临,天气忽冷忽热,易感冒,要注意保暖。虽然谷雨节气过后,气温会逐渐升高,雨量开始增多,但是也要注意保暖。很多人像在夏天一样穿衣服,其实季节还没有到,湿气很容易从裸露的部位进入体内。
对于捉摸不定的天气,很多家长宁可给孩子多穿点,也不愿意孩子冻着,说是春捂,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,应该有度,15℃是春捂的临界点,超过15℃就要减衣,不能再捂了,再捂下去就易诱发“春火”。孩子体内产生的热与潮湿相遇,又容易生病。尤其是早晚与中午的温差相当大时,早晚更要注意保暖。老年人和孩子尤其要注意这一点,可适当调整穿衣层次,早晚多穿一件衣服就够了。
饮食:补血益气 祛湿利水
《素问》曰:“毒药攻邪,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,气味合而服之,以补益精气。”因此,研究在谷雨时节食物的种类和饮食的方法对延年益寿极有意义。此节气中人体的消化功能正处于旺盛时期,正是身体受补益的大好时机,但不能像冬天一样进补,而应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血益气功效的食物,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身体素质,还能为安度盛夏打下基础。
谷雨宜食具有祛湿利水作用的食物,如白扁豆、红豆、薏仁、山药、荷叶、芡实、冬瓜、陈皮、白萝卜、藕、海带、竹笋、鲫鱼等;宜用枸杞子、怀菊花、玫瑰花、菊花冲泡茶饮,以防止体内积热,补肾健脾。谷雨时节人体的消化功能正处于旺盛时期,正是身体受补益的大好时机,应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血益气功效的食物,应多吃时令蔬菜,如香椿、菠菜、黄豆芽、韭菜等;慎食酸性、辛辣刺激的食物,如狗肉、洋葱、胡椒等,以防邪热化火伤及肝肾。
经络:湿度加大 注意神经痛
谷雨,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,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。常言道:“清明断雪,谷雨断霜。”谷雨后气温回升速度逐渐加快,降雨量开始增加,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。因此,养生应做到早晚适当“春捂”,注意花粉过敏及风湿病等复发。另外,谷雨后神经痛也易发,如肋间神经痛、坐骨神经痛、三叉神经痛等。因此在调摄养生时要考虑谷雨节气的因素,针对其气候特点有选择地进行调养。
常用穴位:丰隆、阴陵泉、足三里、中脘、大椎。
运动:微汗为度 维持平衡
谷雨节气的气温虽以晴暖为主,但早晚温差大,早出晚归的人更应注意保暖。运动养生以“懒散形骸,勿大汗,以养脏气”的原则,人们应根据自己的自身体质选择适当的锻炼项目,以微汗为度。可选择踏青、慢跑、伸展四肢等运动方式。养生方面要特别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,以维持身体和五脏的平衡。
常用功法有二十四节气导引术——托掌须弥式。本式功法意在促进手三阴、三阳经络气脉的交会与流注,手臂的侧伸、下落与头部的转动,则有利于胆、胃之气的通降,还可有效预防指、腕、臂、肩、颈等各部位的疾患,此外还有疏肝利胆、健脾和胃,舒筋活络、调畅气血的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