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日立冬|冬天真的来了,把“阳气”藏起来,才能养精蓄锐!
发布时间:2024-04-07 (点击 711 次)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 “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。” 今年立冬的时间是: 2018年11月7日农历戊戌年 九月三十星期三 昨天,立冬了。 &nb……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
“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。”
今年立冬的时间是:
2018年11月7日农历戊戌年
九月三十星期三
昨天,立冬了。
冬,是休养生息的季节
愈渐寒凉的气息
让人们的欲望也不再强烈
好似都在韬光养晦
等一个新的开始
草木凋零,万物匿迹
一切活跃都在冬天回归平静
但是生命不息
一切又都在悄悄酝酿
等一场厚积薄发
立冬之后,养生应以“养藏”为原则,主张补肾藏精,养精蓄锐。谷医堂温馨提醒,应特别注意预防“五寒”。
1、防鼻寒:晨起冷水搓鼻
立冬之后易犯鼻炎?不妨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,能有效地防治鼻炎。
2、防颈寒:穿立领装挡风寒
颈部是人体的“要塞”,布满血管和穴位。秋冬颈椎病高发,穿上立领装不仅能挡寒风,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收缩,有利于预防高血压病、心血管病。
3、防肺寒:喝热粥散寒
冬天冷不丁就患上风寒感冒?趁症状还轻的时候,用葱白和姜等辛温解表、宣肺散寒的食材,熬煮成汤,温服后上床盖被,等身体发汗。每日早、晚各1次,连服两天。
4、防腰寒:双手搓腰暖肾阳
双手搓腰能温煦肾阳、畅达气血,有助于疏通带脉、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。按摩具体的做法是:两手对搓发热后,紧按腰眼处,稍停片刻,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。每次做50~100遍,每天早晚各做一次。
5、防脚寒:常做足浴
足浴时要注意3点:一是水温最好40℃左右,水淹没踝关节处;二是每次浸泡20~30分钟,不时添加热水;三是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~3分钟。记得要在泡脚后半小时内就寝哦,这样效果才会达到最佳~
立冬如何吃最养生?
1、以增加热量为主
冬天的寒冷气候使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加速分解,以增加人体的御寒能力,使身体的热量散失过多。
所以冬季我们要增加主食、油脂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,需要多吃点狗肉、羊肉、牛肉、鸡肉、鹿肉、虾、鸽、鹌鹑、海参等食物。
多吃点含碘食物可以促进身体分泌甲状腺素,从而增加身体产热能力,抵抗寒冷。含碘丰富的食物有:海带、紫菜、发菜、海蜇、菠菜、大白菜、玉米等。
2、补充维生素
冬天是蔬菜淡季,容易造成人体维生素不足,从而出现口腔溃疡、牙根肿痛、出血、大便秘结等症状。
所以,冬天可以多吃点富含维生素C、维生素B、维生素A的甘薯、马铃薯。富含胡萝卜素的红心甘薯,不仅能补充维生素,还可以清内热。
经常调换着吃大白菜、圆白菜、心里美萝卜、白萝卜、胡萝卜、黄豆芽、绿豆芽、油菜等富含维生素的冬季蔬菜,是非常好的选择。
3、吃“点”果
甘酸清润的水果通常富含维生素C和E,可以滋润皮肤,比如猕猴桃、山楂、苹果、梨、柑橘类水果。
另外,酸味水果还含有鞣酸、有机酸、纤维素等物质,能加速胃肠蠕动。冬季,一天吃一个水果,是补水润肺的理想选择。
4、增苦少咸
冬天肾的功能偏旺,咸味食品会使肾气更旺,伤害心脏,影响健康。
所以,在冬天里,要少食用咸味食品,多吃些苦味食物,以补益心脏,增强肾脏功能。推荐食物:槟榔、橘子、猪肝、羊肝、大头菜、莴苣、醋、茶等。
5、立冬补冬不可盲目“进补”
冬季进补时,为了肠胃的适应,最好先做引补,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、花生仁加红糖,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,可以调理脾胃。
喝热粥也是养生的一个好选择。如吃“腊八粥”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,喝小麦粥能养心除烦,喝芝麻粥可益精养阴,喝萝卜粥可消食化痰,喝胡桃粥可养阴固精,喝茯苓粥可健脾养胃,喝大枣粥可益气养阴。
立冬养生要记得“六点”
1、多“点”笑
忧伤情绪最伤肺。因此,冬天养生我们要以笑养肺。笑不仅使人心情舒畅,还能使人保持心火不旺,对肺是有好处的。
经常笑一笑,胸部扩张,肺活量增大。清晨锻炼时,如果开怀大笑,能加速血液循环,使心肺及脏腑气血调和,情绪稳定。同时也得注意,笑需适度。过分的笑,对心肺有害。
2、早“点”睡
冬季养生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充足的睡眠。一天最好能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。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恢复精力、养阴培元,有益于阳气潜藏,阴津蓄积。
中医认为冬主收藏,冬三月应早卧晚起,养生才会事半功倍。在每日阴阳的此消彼长的过程中,每天最迟不超过12点入睡,最能养阴。被子应该以暖和、轻柔为宜。
3、出“点”汗
冬季适当活动筋骨,出点汗,才能强身体。应选择动作幅度较小、热量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。年轻人或身体较好的中年人可选择跑步,锻炼时间比春夏季多10到15分钟;老年人或体质较弱的,可以选择快走、慢跑、打拳等低强度运动。
冬季运动首先要充分热身,锻炼前最好通过慢跑、徒手操和轻器械的少量练习,使身体发热微微出汗后再运动。
4、护“点”脚
冬季健脚即健身。下半身受寒亦可引发感冒。在气温下降的冬季,应穿一双保暖性好的厚袜子,当袜子、鞋垫、鞋子汗湿后,要及时烘干。老年人外出时,要避免寒气的突然刺激。
在冬季,要特别注意加强腿足锻炼,可选择以步代车走上一段路,或偶尔爬爬楼梯。
民间素有“睡前洗脚,赛吃补药”的说法。在临睡前用温水洗脚,不仅能温暖双脚,还能消除疲劳、驱病强体。同时辅助按摩,用搓热的双手按捏脚底,可以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。
5、调“点”神
冬季藏精更宜养神,神志内敛才可精满气足。要保持情绪安宁,避免烦躁,白天可多晒太阳,多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活动,并适当增加屋内照明亮度。
遇到不顺心的事情,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,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,以保持心态平和。如选择慢跑、滑冰、跳舞和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,来消除烦闷、调养精神。
6、防“点”病
冬季气候寒冷,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,应留意防寒保暖,尤其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,备好急救药品。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,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,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。
严寒天气,要保持居室环境空气清新,阳光充足,上午、下午定时开窗通风,避免烟尘污染和刺激。居室温度控制在16℃-20℃。
以上就是今天谷医堂给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。冬季养生,宜“藏”忌“露”,宜休养生息,忌透支精力,你get到了吗?如果觉得有用的话,欢迎转发给周围的朋友们哦!感谢您的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