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个全国高血压日:谷医堂中医智慧助力“健康体重,理想血压”
发布时间:2025-10-09 (点击 97 次)
10月8日,我们将迎来第28个“全国高血压日”,今年的宣传主题为“健康体重,理想血压”,精准揭示了体重管理与血压控制之间的密切联系。 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……
10月8日,我们将迎来第28个“全国高血压日”,今年的宣传主题为“健康体重,理想血压”,精准揭示了体重管理与血压控制之间的密切联系。
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,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(高压)≥140mmHg和/或舒张压(低压)≥90mmHg,即可诊断为高血压。据统计,60%–70%的原发性高血压与超重或肥胖有关。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(2024年版)》指出,体重指数(BMI)每增加5kg/m²,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49%;体重每增加10%,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上升4.94mmHg和2.50mmHg。
中医视角:肥胖与高血压的内在关联
中医理论中虽无“高血压”病名,但其症状多归属于“眩晕”“头痛”“肝阳上亢”等范畴。谷医堂中医黎志清医生指出,高血压的发生与体质、情绪、饮食、劳逸等多种因素相关,其关键病机多与肝、肾、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。
控制体重是稳控血压的首要步骤。黎志清医生认为,长期饮食肥甘厚味、久坐少动,易损伤脾胃。脾主运化,若脾失健运,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输布,聚而成“湿”,湿凝为“痰”,形成“痰湿”体质。痰湿阻滞经络,气血运行不畅,清阳不升、浊阴不降,上犯头目则发为眩晕;痰湿郁久可化热,或上扰肝阳,导致“肝阳上亢”,从而引发血压升高。

谷医堂中医黎志清医生
因此,“保持健康体重”在中医看来,不仅是外在形态的标准,更是体内“痰湿”得以化解、气血调和、脏腑功能平衡的体现,也是“稳控血压”的重要基础。结合多年临床经验,黎志清医生为广大民众提出以下中医防控建议:
一、饮食调养
健脾化湿,清淡为本
原则:遵循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”的膳食原则,以清淡、易消化为主。
推荐:多食山药、薏苡仁、白扁豆、赤小豆等健脾利湿食材;芹菜、山楂、海带、冬瓜等具有平肝、化痰、利尿功效的食材亦宜。
禁忌:严格控制高盐、高糖、高脂及油腻煎炸食物,以防助湿生痰,加重瘀堵。
二、运动养生
动静结合,流通气血
原则:“动则生阳”,适量运动可振奋阳气,促进气血运行,加速痰湿代谢。
推荐:选择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散步、慢跑等和缓持久的有氧运动。太极拳、八段锦等传统导引术不仅能活动筋骨,还可调息养心,实现形神共调,尤其适合高血压人群。
三、情志管理
恬淡虚无,肝气条达
原则:中医认为“怒伤肝”,长期精神紧张、焦虑易致肝气郁结,郁而化火,引动肝阳,升高血压。
建议:通过静坐、冥想、聆听舒缓音乐、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保持情绪稳定,使肝气舒畅,血压自然平稳。
四、辨证施治
个性化调理
谷医堂中医师团队始终坚持“辨证论治”的核心原则:针对肝阳上亢型、痰湿壅盛型、阴虚阳亢型等不同体质的高血压人群,定制专属调理方案。通过多维度、个性化的调理,实现平肝潜阳、化痰祛湿、滋阴补肾的综合效果,从根本上改善脏腑功能,助力血压稳定。

谷医堂总部
黎志清医生强调,“健康体重,理想血压” 绝非简单口号,而是可融入日常的中医生活哲学。如今高血压呈现日益年轻化趋势,我们呼吁公众重拾中医“治未病”智慧,从体重管理与生活方式调整入手,实现身心的“轻盈”与“平衡”。未来,谷医堂将继续秉承“好医、好药、好服务”的理念,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控中的独特优势,为守护国民血压健康、筑牢全民健康防线贡献专业力量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