谷医堂中医提醒:全国爱牙日,从“齿”开始守护生命之根
发布时间:2025-09-20 (点击 185 次)
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。牙齿,作为人体最坚硬的器官,不仅承担着咀嚼食物、辅助发音、维持面部形态和协调咬合关系的重要功能,更是中医观察身体健康状况的“窗口……
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。牙齿,作为人体最坚硬的器官,不仅承担着咀嚼食物、辅助发音、维持面部形态和协调咬合关系的重要功能,更是中医观察身体健康状况的“窗口”。
《黄帝内经》云:“齿为骨之余”,全身的骨骼好,骨髓充足,牙齿才能健康。而“肾主骨”,因此牙齿的健康与肾气息息相关。今天我们跟随谷医堂中医互联网医院黎志清医生一起,从中医学的角度,了解如何通过整体观念和传统方法,实现从“齿”开始的健康养护。

谷医堂中医互联网医院黎志清医生。
齿为肾之标,从牙齿看全身健康
黎志清医生表示,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,牙齿作为“骨之余”,其健康程度直接反映肾中精气的充盈与否。清代医家沈金鳌在《杂病源流犀烛》中进步阐释:“齿者,肾之标,骨之本也”,强调牙齿与骨骼同源,均依赖肾精滋养。肾精充足,则骨骼强健、牙齿坚固;反之,肾精气亏虚则齿枯摇落。不仅如此,牙齿和牙龈的状态也能反映出脾胃和全身气血的盛衰。
牙齿稀疏或齿根外露,警惕肾气不足。成人如出现牙齿稀疏、齿根外露,或伴随牙龈淡白出血、牙齿发黄、早衰脱落,往往是肾气亏虚之象,提示我们要关注肾脏健康。
牙龈红肿,或是胃火上炎。牙龈与胃经络相通。若牙龈红肿,多属胃火上炎,常见于嗜食辛辣、油腻者,也可能伴有胃炎或疲劳过度。若同时出现牙齿松动、口臭严重,需警惕牙周病。
牙齿松动,不仅是口腔问题。牙齿松动乃至脱落,根本原因常是牙槽骨不固——这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。中医认为这不仅是衰老的表现,也可能是肾精亏损的信号,甚至与潜在心血管风险相关。
中医养牙三法:叩齿、养胃、固肾
“真正的牙齿健康,离不开整体养生。中医提倡从以下三个方面系统维护口腔与全身健康。”黎志清医生说。
1. 叩齿养肾,激活生命之源
叩齿是最简便且历史悠久的健齿方法。每天清晨或睡前,轻叩牙齿三五分钟,可刺激牙周血液循环,固齿强骨,更能通过激发肾经,提升肾气。
唐代“药王”孙思邈主张“清晨叩齿三百下”,年过百岁仍身体强健;南北朝名医陶弘景八十余岁仍齿固体健,同样得益于叩齿。
2. 养胃即护齿,清火为要
胃火亢盛,上炎口腔,易导致牙龈肿痛、牙齿提早退化。日常饮食应避免过多辛辣、油腻,多食清淡易消化之物,如蔬菜、水果、粥类,必要时可饮绿茶或竹叶茶清胃热。
3. 固肾为本,守住健康之根
肾为先天之本,牙齿的长久健康离不开肾精的充养。避免长期熬夜,尤其在子时(23:00–1:00)应进入睡眠,以免耗伤肾阴。平时可适当食用黑芝麻、核桃、枸杞等食物,滋肾填精。
“我国古人早已重视口腔卫生,用柳枝刷牙、盐水漱口、药物搽齿,这些方法凝聚着中医‘防重于治’的智慧。如今我们虽有牙线、冲牙器,但中医强调整体调养的理念依然适用。”黎志清医生进一步强调,牙齿不仅是健康的起点,更是生命之根的反映。在这个爱牙日,让我们不再局限于牙膏的选择或刷牙的次数,而是从补肾、养胃、叩齿这些根本方法入手,实现真正意义上的“根本守护”!
